宝童悦康®-广州市宝童心智运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融合教育 不能仅在空间上融合 [复制链接]

1#
2017年初,国务院通过了《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其中,《条例草案》特别提出要推广融合教育,保障残疾人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接受教育。倡导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应当为残疾人实现受教育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合理便利,保障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促进残疾人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开发,为残疾人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然而,让残障孩子和普通孩子同班就读,并非简单的“随班就座”。在前不久结束的北京市两会上,多位北京市政协委员提出,真正推动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还需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学校及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协作。——编者
  32位委员联名提案关注特教
  如何让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融合”起来、一起上课,而不是被“隔离”出去,是教育人面临的一个难题。
  “当下,自闭症儿童的数量增长快速。1975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每5000个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而到2014年,这个数据增长为68:1,超过1%的发现率。自闭儿童教育压力日趋增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保障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权利,用什么教育形式来安置自闭症儿童教育,成为一个值得分析研究、认真解决的问题。”在前不久结束的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许家成等32位北京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件提案,呼吁建构融合环境下自闭症儿童多元教育体系。
  许家成委员是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教授,在平时工作中接触了不少特殊儿童遭遇教育问题的案例,其中不乏因特殊孩子随班就读不理想而引起的家校冲突。“一方面,自闭症儿童教育需求的呼声愈来愈高,另一方面,自闭症儿童在融合教育实践中也时有冲突出现。”当许家成委员谈及这个现象,并将他的提案给同组的其他委员传阅时,立刻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从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来看,所有自闭症谱系的儿童都应该在一个最少限制的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最少限制环境是指将特殊儿童安置在尽可能融合的、更接近常态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许家成委员的倡议下,北京市政协教育17组的30余位委员在该提案上联合签名,一起为这个特殊群体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呼吁。
  随班就读≠随班“就座”
  “融合教育,一定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理想的状态是,让不同层面的特殊孩子都能找到与自身程度相匹配进行融合教育的学校。”许家成建议,首先要建立一个融合、多元教育安置体系,希望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的所有学校为自闭症儿童教育敞开大门,让自闭症儿童尽早融入各级学校接受融合教育。
  许家成提出,北京地区应该在区县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和特殊支持教育中心根据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依据最少限制原则,实施5种教育安置:1。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2。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室,3。普通学校的特教班级,4。培智学校的特教班级,5。其他康复机构。“在这5种服务方式中,融合程度从上往下降低,限制程度也相应增加,因此,要尽量将自闭症儿童安置在相对限制较少,融合程度更高的环境中,并根据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适应情况进行必要的安置调整,达到最佳教育状态。”
  “在我国,目前有61.8%的特教儿童实现了融合教育,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随班就读,但是实际上是‘随班混读’或者是‘随班就座’,并不是真正地实现了‘就读’。”在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残联理事长吴文彦看来,特殊儿童到普通学校进行融合教育,不是简单地把他们放在教室就行了,学校一定要有相应的支持系统。学校里面应设有资源教室,让特殊孩子在上完大课之后再回到资源教室里,接受专业教师授课的情绪调整、身体康复指导等小课。
  吴文彦委员提出的“随班就座”案例在不少学校发生。有的特殊孩子的家长不能客观科学地配合学校进行教育;有的学校没有相应的资源教室,以至于这些孩子出现状况后,无法得到及时的安抚控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
  针对“随班就座”的现象,许家成委员也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微观的个别化支持系统的建设。“该体系主要包括从教育安置开始的教育诊断、课程调整、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拟订、教育活动设计,适合个体的相关支持服务等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他看来,在个别化支持系统的建设中,教师融合教育的理念、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技术的培训将是提升成效的关键步骤。
  购买服务,克服师资瓶颈
  “融合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的融合教育发展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缺位,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表示,按一般儿童发展规律施教,仅仅满足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无法提供适合的教育。同时这些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因其言谈、行为不受控制,又往往给班里其他同学带来影响,甚至危害到其他学生的安全,给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带来不利影响。
  诸如刘飞委员所言,特教师资的匮乏,目前成为融合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很多学校只有心理健康老师,然而,心理辅导教师和特教老师是两个概念。”吴文彦也指出融合教育面临的师资现状。她建议建立一支由普教教师、资源教师、康复教师组成的团队,帮助残障儿童向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流动。“不可能让所有的普教老师重新去补特教知识,建议今后在大学师范教育要采用融合型的教育培训方式,培养既懂普教,又懂融合教育的师资力量。”
  “未来的社会,将是分工越来越精细越专业化的社会,那就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长。在目前学校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希望普通学校能够通过购买专业的社会组织、康复机构服务的方式来支持学校融合教育的专业性发展。”吴文彦还建议融合教育要善于“借力”,除了借助社工力量外,还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让那些不能行走的有身体障碍的孩子,通过互联网学习,学校进行跟踪督导,并进行相应的考评和考核,也照样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
  家长的态度很关键
  “面对自闭症孩子,有的家长抱怨,甚至在精神上放弃,不能科学面对,从而让孩子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机会。”在吴文彦看来,家长的态度和行动对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她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她一个在美国工作的律师朋友在孩子检查出来是自闭症后,积极寻求社会工作者对孩子的成长进行科学的康复,而她的生活和工作一切照常。在专业人士的科学建议下,他积极配合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现在孩子已经上到了高中。吴文彦建议,特殊儿童家长的心态一定要坦然淡定,科学地面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孩子进行康复。
  “普通孩子的家长也要从小引导孩子面对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有戴眼镜的、有戴助听器的、有拄拐杖的、有坐轮椅的,而每种生命状态都是值得尊敬和关爱、互相学习的。只有让孩子们从小建立了这种概念,他长大以后就不会觉得特别。”吴文彦还建议正常孩子的家长要引导孩子接受这一群体。“融合教育不是把特殊孩子硬塞进来单方面融,而是不同生命之间共同‘融合’、互相接受的过程。”
  “学校不能推、社区不能避、家长要正视。”刘飞也呼吁,提高现有特殊教育的办学质量,要以生态理念为指导,推进融合教育,让特殊需要儿童在学校组织、社区环境、家庭关系中的融合作用中得到相应改善。

转自:人民政协报
分享 转发
TOP
广州越康教育-悦康特殊需要儿童发展中心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州市融合教育研究所-悦康儿童康复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