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童悦康®-广州市宝童心智运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词条:回归主流 [复制链接]

1#
   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英国称“融合”、“一体化”。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思想体系。与“隔离式教育”相对。萌芽于北欧特殊教育界提出的“正常化”运动。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界的广泛指导,而成为一种新的特殊教育体制的同义语,并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受到法律承认,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回归主流核心内容是:让残疾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受教育,依据残疾程度的不同,设置各种类型的特殊教育形式,制订个别教育计划;主张使大多数残疾儿童尽可能在普通学校或普通班中与健全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改变以往主要将残疾儿童集中到特殊学校,将他们健全儿童隔离开的传统教育方式,达到让特殊教育的“支流”回归到普通教育的“主流”中,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目的。但不完全取消特殊学校,特殊学校仍将发挥接收和教育残疾程度重、不适合在普通学校学习的残疾学生,向普通学校提供特殊教育咨询服务等作用。[1-3]

    词条内容来源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大学、广州越康教育、《特殊教育辞典(第二版)》。



回歸主流教育的內涵
  「回歸主流」,簡單而言,就是盡最大的可能讓特殊兒童和一般兒童一起在普通班上課。回歸主流的理念強調的是「正常化」和「最少限制的環境」。正常化,指的是生活,學習等各方面越接近正常的同齡兒童越好;最少限制的環境,指的是為特殊學生所提供的教育情境與機會,盡可能和普通班越接近、越類似越好。由以上的內涵可知,回歸主流並非否定特殊班的存在,也不是主張將所有的特殊學生都安置在普通班,更不是將特殊學生安置在普通班而不給予任何特殊教育的服務。回歸主流強調的是,盡可能讓特殊兒童和正常兒童安置在一起,在最少限制的環境下,和正常的同輩有社會互動、交流的機會,而且是在特殊教育的介入之下實施。由於回歸主流一詞常遭誤解,以為非將特殊兒童放在普通班不可,或只要將特殊兒童安置在普通班就是回歸主流,因此近年多使用統合教育或正常化、最少限制的環境等名詞而較少使用回歸主流。
回歸主流教育的模式
  回歸主流教育的實施模式相當多,以下就常用者稍加介紹。
資源教室模式
  此模式是目前最普遍的方式。接受資源教室方案服務的特殊學生,學籍在普通班,主要  上課地點也在普通班,只有部份時間到資源班接受補救教學。目前台灣地區普遍推動的回歸主流教育以此模式為主,詳細內容將在下節中說明。
教育配對模式
  此模式在建築空間上充分考量互動、交流的方便性,將普通班與特殊班教室配對安排,  在課程方面,二類教師可互相支援,某些時段兩班學生也可以共同上課或活動。此模式的優點在於學習空間的接近,普通班和特殊教育班學生自然有大量課餘接觸的機會,若能在課程上也多所交流,則效果自然更佳。
諮詢教師模式
  為使回歸主流教育的學生能夠獲得良好的適應,在普通教育中增置受過特殊教育的專業  教師作為諮詢老師,提供普通班老師診斷、評量、修正教學等的建議或示範;或提供普通班老師接受特殊教育資訊的機會,提高普通班老師輔導特殊學生的知能。此模式的重點,是透過諮詢教師的設置提供普通班老師直接或間接的資源與諮詢。
同儕合作學習模式
  讓普通學生和特殊學生透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一起學習,不僅可促進學業的進步,增加參  與的機會,尚可促進二者的社會互動與彼此的互助合作與瞭解。
協同教學模式
  特殊教師進到普通班與普通教師進行協同教學,此種方式不僅可直接協助特殊學生在該班的學習,同時也可協助該班其他學生的學習。
回歸主流(統合)教育的實施
  回歸主流教育的實施,是在最少限制的環境下,盡可能讓特殊兒童和正常同輩兒童安置在一起,讓他們有共同學習、相互交流的機會,而且是在特殊教育的介之下實施。因此在實施時,必須經過審慎的安排,方可能有效。
溝通概念、建立共識
  由於回歸主流的理念與作法,一般教師並不熟知,因此難免有誤解或阻力產生。因此,學校必須將回歸主流的目的、優點、實施方式、時間、配合條件等相關事項與行政人員,普通班教師、學生、啟智班教師、學生、家長等進行觀念溝通,並取得共識後方可實施。
確實掌握學生的狀況,做好回歸的準備
  學生的狀況,包括學生之長處、意願、接受回歸的心理準備度等,均需確實掌握,以便展開轉銜的指導。學校方面的準備工作,應包括輚銜服務之配合措施等。
慎選回歸的方式與時間
  如果對象是一開始就在普通班就讀的智障學生,則應盡可能提供資源班的服務,讓他們有部份時間到資源班接受特教老師的輔導。此時,在資源班接受輔導的時間每週幾小時?輔導重點為何?上課方式是外加還是抽取式?均應事先計畫好。若對象是啟智班的學生,則回歸的方式如何?是部份時間或是全部時間回歸普通班?是部份科目還是全部科目?一般而言,部份科目、部份時間的回歸,對就讀啟智班的學生較為合適。在作法上,可先選取學生擅長的科目(能力)先行回歸,如體育特別好,體育課可和普通班學生一起上課。由於智障學生在藝能科方面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表現較佳,因此美勞、音樂、整潔活動、聯課活動等均可優先考慮。若無特定科目可回歸,亦可利用下課時間、午餐時間或自修時間,安排聯誼或共同學習的時間。在方式上,除智障學生到普通班參與活動以外,亦可讓普通班學生進到啟智班做反向的交流,效果亦不錯。若是全時回歸,則何時開始回歸?配合措施及轉銜指導是否準備就緒?與回歸有關的事項均應仔細評估後方可執行。
加強轉銜指導
  啟智班學生若要接受回歸主流教育,應在實施之前一個學期,就開始進行有系統的轉銜指導。由於啟智班的教學情境、課程、內容、增強方式、教學法、互動模式等均和普通班有相當大的差異,如果沒有經過轉銜的指導,智障學生將很難適應普通班的學習。轉銜指導的目的就在找出新安置(回歸主流)與舊安置之間的差異,以便在過度階段進行減差異的輔導。舉例而言,啟智班的教學是小班教學,學生數最多不超過十五位,每位學生在學習時,不僅能得到老師充分的注意,且通常較容易得到老師的稱讚或其他形式的增強,因此學習時較能維持高度的學習動機與較佳的表現,但啟智班的這種學習環境和普通班的差異就很大,啟智班學生若要接受回歸教育勢必要學習如何在人數多而增強較少的情境中學習。因此,轉銜階段教導學生如何找頁數、看黑板、抄筆記、問同學等是很重要的,在增強方面也要逐步減少次數與改變增強的提供方式。此外,啟智班老師應列出任何新安置情境中和原班不同的地方,在轉銜階段按部就班的予以教導,才能減少回歸後的不適應現象、確保回歸能有效的實施。
加強普通班與啟智班之聯繫、合作
  啟智班雖設置於普通學校內,但如果校方未積極提供交流、互動的機會,則不論啟智班老師或學生和普通班師生之間的交流都不能算多,因此普通班老師、學生對啟智班的認知相當有限,常僅限於啟智班學生人數少、上課輕鬆無壓力而已。鮮有正確的認知,有積極、正向的互動者更少,在此種情況下,實施統合教育實相當冒險,不僅學生不易接納,老師也常有排斥的舉措。為使回歸主流教育能順利且有效地實施,校方平日即應致力於加強普通班與啟智班的聯繫、合作,讓啟智班師生與普通班師生有最大的接觸機會,才能增進彼此的了解與互動的意願。
特教班老師的持續協助
  普通班教師剛接觸智障學生時,對智障生之學習特性、能力水準、教學方法等可能都相當陌生,而智障學生初至普通班就讀,也可能有諸多不適應之處需特別之輔導,因此特教教師持續的提供普通班教師有關的協助,實有其必要性。特教教師協助的時間及協助的內容,可視智障學生的適應情形而逐步減少。
分享 转发
童乐悦康,儿童发展促进专家!
TOP
广州越康教育-悦康特殊需要儿童发展中心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州市融合教育研究所-悦康儿童康复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