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童悦康®-广州市宝童心智运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习困难:儿童的专注力来自哪里? [复制链接]

1#

   想要弄清楚一个孩子的专注力为何不尽如人意,我们需要从本质上了解专注力来自哪里,这样可能会对父母们更有益处。

   一个孩子专注力差,排除生理的问题,原因可能出自以下两点:第一,他缺少在自由选择中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第二,他成长的环境里充满了干扰因素。

   为孩子提供环境,保证环境的自由和不受打扰。

   一个孩子,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带着强烈的生命冲动: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轨迹成长和发展。这种冲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是强烈的、首要的,无需由外人来催促。这种冲动使孩子具有高度的专注力:他要寻找和吸收所有能使他成长的营养,让自己独特的自我逐渐形成和丰满起来。

   孩子的自我成长的过程很缓慢,要用十几年来完成。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最清楚什么对他的发展是有用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给予他充分的自由。当我们把自由给予孩子时,通过观察,我们才能发现他的兴趣在哪里。

   我们要把"兴趣"这个概念提取出来,使父母能够注意到,而不至于忽略。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发现,只要孩子发现了他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把全部的激情和力量投入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人打扰他,兴趣就会保持相当的时间,并维持一定的强度,我们就能看到孩子在专注地做这件事情。孩子能够被兴趣引导,持续地把精力投入一件事情中,这就是专注力。

   如果孩子常常能专注地做一件事,这种专注力就会逐渐变成他自身具有的品质。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自由",还能依靠什么呢?

   我们成人在这个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呢?为孩子提供环境,保证环境的自由和不受打扰。

基本的物质需求、爱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如果常常受到威胁,注意力就会大打折扣。

   另外,孩子自我的成长和他的基本需求总是交融在一起的。一旦基本的物质条件不能实现,与之相联系的成长主干就会受影响,注意力就会从自我成长中被外力吸引出来,孩子就难以将兴趣点放在成长的过程中的。

   生命是一个有机体,无论他内在的精神胚胎是何等的强大,他也需要活下去,也需要满足自己的吃、住、行。对于孩子来说,这一点可能更为明显。例如,"吃"对成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和享受。但对孩子来说,吃不仅仅是为了存活、建构安全感,也蕴涵着他的生命最本质的需求,那就是建构自我、发展认知。孩子不仅通过吃感知人间百味,形成和演练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通过吃,了解环境、了解自己:这个世界美妙吗?丰富吗?我从中能得到丰富的满足吗?他吃得是否丰富、是否充足、是否享受,都影响到他对环境和自我的感觉;他吃的内容、方式和吃的氛围,也影响着他对世界的最初感觉。

   另一个需要是孩子对爱的需求。孩子对爱的需求是基本的需求,如果没有这一点作保证,孩子就会处于惊恐之中。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大群的到处寻求爱的孩子。这种焦虑中的孩子又如何将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长上呢?

   孩子对尊重的需求也是基本的需求。尊重使孩子的自我成长的过程加进了一个最重要的内涵:自我价值感。这一点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人的尊严。所以,当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自己不被尊重,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最终将扰乱心智的发展而阻碍专注力的获得。因此,满足尊重的需要,是使一个人成为人的基本条件。

   上面这几个需求如果常常受到威胁,因自我成长的潜在动机而派生出来的注意力就会大打折扣。一个孩子就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被其他任何一个杂乱无章的东西所吸引,注意力的发展就容易偏离自然发展的轨迹。

   任何禁止儿童活动的行为,都将损害儿童智能的发展,而专注力只不过是被损害的能力的副产品。

   了解了以上基本需求之后,我们还需要知道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这也是发展儿童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他对世界的认识只能透过他的感官来感知:触觉--用手、身体去接触他能够触到的任何东西;视觉--用他的眼睛去捕捉他需要的东西的形象;听觉--用耳朵倾听世界上任何对他的发展有用的声音;嗅觉--用鼻子去探索这个世界所有的味道;味觉--不仅仅用口来认识味道,也用口来认识他能够接触到的物质世界。

   这就是蒙特梭利所说的"活动是儿童人格的一部分"。儿童必须使用他的感觉,透过活动来发展自己。任何禁止儿童活动的行为,都将损害儿童智能的发展--而专注力只不过是被损害的能力的副产品。

   让专注成为习惯

   在火车上,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子不停地将手中的饮料瓶砸向地下,妈妈拣起给他,他又砸,一直持    续了半个小时。周围的成人都感觉心烦和焦虑,妈妈也准备斥责他了。这时,中铺上的一个10岁的男孩,伸出头对孩子的妈妈说:"阿姨,他想学猴子,像砸坚果一样把瓶盖砸开。"妈妈拣起瓶子问小孩子:"你是想把瓶盖打开吗?"小男孩认真地点点头。所有的大人都感到释然,释然中又带有惊奇。可能,相对于30岁的成人,10岁的大孩子更容易接近这个两岁小孩子的世界。

   这个两岁的小孩子,如果没有大孩子的提醒,可能会继续砸下去,直到他认为这个方法不能帮他打开瓶盖时,才会想到换另外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眼睛不会去观察瓶子之外的世界,不会想到他是否打扰了别人,他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在高度地专注于如何才能打开瓶盖。但是如果没有大男孩诠释他的这个行为,专注的小孩子极有可能会遭到责备。因为大家越来越感觉到这个孩子在胡闹,越来越想禁止和斥责他。

   这样的例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很容易看到的。成长是最高的法则,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孩子自我成长的冲动,这一冲动会使他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其中。正如我们在上一期所阐述的那样,在自由和不受打扰的前提下,专注力原本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品质。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成长的环境里总是充满了干扰因素。如何在可能的情况下不延怠孩子的成长呢?我经常给家长以下这些建议:

   建议1:预备一个不受干扰的房间。

   如果您的家庭条件容许的话,请一定要为孩子预备一个房间,房间的色调要统一、和谐。这个房间里有专门为孩子设计的玩具架,高低正好能适合孩子自行取用(尺寸大约为:高0.8米,长1.1米),以白色或米色为基调。

   玩具都需要分类、敞开地摆放在玩具架上,孩子可以独立选择。房间里还需同时备有给孩子画画的小桌子和凳子。这样,当孩子选择自己的活动时,大人与孩子不会相互打扰。

   另外,成长中的孩子更喜欢席地而坐,所以地面最好铺有地毯或地板,或者放一个薄的床垫。这样,妈妈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也有了休息的地方。如果条件容许的话,可以为孩子提供一台电视和DVD,这样就可以确保孩子不受成人所观看的电视节目传达出的信息的影响,能保证为孩子提供高品质的内容。

   这个房间是属于孩子的空间,让孩子知道他可以在这儿自由地玩,即使房间乱一些也没有关系。家里来客人,或者过多的家庭成员的语言以及生活中的各种行为的重叠都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独立空间的孩子。这实际上是在父母无意识时不破坏儿童成长的最好保证。

   这样的一个独立空间还可以确保父母在情绪烦乱的时候,能够独自处理情绪,而不至于影响到孩子--您可以选择离开这个空间躲到自己的卧室或客厅里。这个空间保护了您,也保护了孩子。

   实际上,除了上述这些好处外,不受打扰的空间保护了孩子的专注力,也等于同时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

   建议2:带孩子去一些不需要遵守很多具体规则的场所。

   如果必须去一些需要遵守很多规则的场所,您要事先告诉孩子,并且为孩子预备必须保持安静时可以玩耍的玩具或物品。让一个孩子陪伴着大人,什么也不做,只是等待,那会让孩子发疯,最后也会让大人发疯。

   建议3:建立规则,然后放手。

   怎样保证父母不去打扰孩子呢?在遵守基本规则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自由地探索。

   这里有3个规则可以保护孩子的自由:第一,不可以伤害自己;第二,不可以伤害环境;第三,不可以伤害他人。

   只要孩子没有违背这3个基本规则,就不要去打扰他。对于3岁前的孩子尤其要坚定地这样做,3岁以后,您可以告诉他这样做的理由。

   例如,孩子喜欢爬高,如果这个高度危害到他的安全,就把他抱到一个不威胁他安全的地方让他继续玩耍,而没有必要谴责他。

   再比如,瓜瓜的妈妈看到孩子在教室的木地板上来回跑动,发出很大的响声,影响了旁边午休的孩子。她并没有禁止瓜瓜,只是跑过去脱掉了瓜瓜的鞋,让瓜瓜光脚在地板上跑,响声没有了。

   现在我们看看父母该如何来把握下面这个问题:4岁的孩子和妈妈一起用餐,妈妈在桌上放了一个透明的开口塑料瓶,瓶里放着漂亮的雨花石做装饰。男孩伸出手就要去抓石头玩。这时妈妈该怎么面对他呢?

   同样,妈妈可以问自己:他伤害自己了吗?没有。他伤害他人了吗?没有。他伤害环境了吗?没有。答案已经出来了,他可以去玩这个石头,我们不应该在旁边斥责或者禁止他。

   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时间里,只要孩子醒着,他是不可能停止活动的,只可能用一种活动代替另一种活动。活动是儿童心智成长的通道。活动是儿童成长的法则,人不应该也不能够跟自然法则来斗争。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

分享 转发
TOP
广州越康教育-悦康特殊需要儿童发展中心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州市融合教育研究所-悦康儿童康复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