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童悦康®-广州市宝童心智运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普:感觉统合ABC [复制链接]

1#

在传统的观念中,人类的智慧发展与人格是天生而无法改变的,但是根据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智慧与人格除可受遗传的影响之外,环境塑造的力量也很大。二十世纪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根源,是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美国行为学派也认为,性格的形成与个体所处的环境和学习的经验有密切的关系,而近代解剖学家及神经学家也证实,个体在环境中如接受大量的感觉刺激,则其脑部功能可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让孩子在环境中有充分的探索及操作机会,使神经、肌肉及骨骼均获得正常的发展,才能形成开朗的个性、稳定的情绪及适当的行为;以后进入学校,才能顺利地适应团体生活和课业学习。


  当感觉统合运作良好时,孩子在学习、运动、移动时,其大脑、眼、耳、手、足等高度的协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适应性强、在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强,没有发展迟缓的情况。当感觉统合运作不良时,孩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活动就象拥挤的交通一样,众多感知到的信息流通不良,混乱而缓慢,使孩子的认知、行为、学习、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出现异常。因此,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效率,必须要先了解孩子的脑生理的发展入手。

感觉学习几乎是一辈子跟着我们,它不但是知觉的基础,也是思考能力的基础。

   视觉区、听觉区、味觉区、嗅觉区均位于左脑的底层,触觉及平衡区位于正中央。宝宝出生的前7个月,大脑的运作功能不强,感官接受讯息后,在左脑进行初步的对照、组织、了解,以及记忆的统合学习。大脑功能分化及神经系统也在感觉学习中,逐渐发展开来。

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

   刚出生的婴儿,视觉近似盲人,只能接受单纯和强烈的光线和颜色。例如黑、白色、大色块或简单的线条及图形。因此有人认为婴儿只能看到黑、白两色,甚至将婴儿房和玩具都已黑白色系呈现,未免矫枉过正了。

  婴幼儿所有的感官和神经系统,都在快速成长中,实在没有必要将他们的感觉设定在一个点上。事实上,他们大约3个星期左右,对颜色和光线的变化已有很大进展了。大约1个月左右,他们已能辨识红、黄、蓝三原色,到了3个月左右,中间色也没太大问题了,虽然他无法认识颜色的名称,但对光线的反应及辨识能力已经相当不错了。

    婴儿在形状方面的学习也由简单到复杂,他们3个月左右就客人是五官的变化,大人以脸部表情都他,婴儿也会有反映了。

   但是,在3岁之前,幼儿的视力尚未发育成熟,虽然他已经认识大部分的图形,颜色,甚至文字,但视觉的清晰度仍远不如成人。这倒不是视觉的辨别力不足,而是两眼的焦距的成熟度还不够。人类有两只眼睛,所以的两个视觉,中间是重叠区,成为中心区,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焦距。两旁则成为周边视,是两眼视觉不重叠的地方。

   焦距的稳定性全来双眼视觉神经及视觉肌肉的成熟。焦距稳定后,幼儿的注意力才能比较集中,也才开始又阅读的能力。通常焦距的稳定大约在3-4岁之间。在这以前,幼儿的中心视无法完全协调成一个影像,所以,给孩子看得东西最好比较大,比较简单一点。

    曾有一位妈妈教2岁多的幼儿识字,其实,教幼儿认识字并不困难,只是它不一定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而且很多图画书上的文字实在太小,不适合4岁以前的幼儿阅读。当我告诉那位母亲,文字太小了,幼儿看得很吃力,会伤害幼儿的眼睛。那位母亲却回答我,拿近一点给他看不就得了吗?显然他不明白,问题不再与远近,而在于焦距是否成熟。

东张西望和爬行都是不可或缺的过程


    由于正前方的中心视看不清楚,旁边的周边视特别有吸引力。3岁以前的幼儿习惯东张西望,只要身旁有东西移动,视觉便被吸引,有人以这种现象,来批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婴幼儿非常需要东张西望,它不但可以促使幼儿颈部肌肉及神经体系发展成熟,还有助于幼儿视、听觉肌肉及神经稳定发展,因此深深影响他们的视觉焦距及倾听能力的成长。

   人体透过神经系统传送的讯息,必须经过颈部才能到达大脑,所以颈部的神经结构最为复杂,而影响人类学习能力最大的前庭觉也在颈部。婴儿的爬行阶段是发展他们的平衡感及视觉空间最重要的时期。爬行中,颈部运动也最多,有助于颈部神经结构的完整发展,因此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是绝对不能缺少爬行的。

   视觉肌肉及视觉神经由眼皮及眼眶附近开始,顺着眼尾,通过天灵盖附近,在耳朵上方,顺着后耳连接听觉肌肉及听觉神经,由耳下方倾斜向后颈部,左右两个系统交接后颈头盖下面的前庭神经核,再传至后脑的视觉区及听觉区。

所以,如果颈部肌肉和颈部神经发展不成熟,连带影响视觉肌肉及神经的发展,造成幼儿焦距不稳定,看书时容易跳字、跳行,眼睛也容易疲劳,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的使用也显得不灵活。

   在过去的大家庭中,一个大人常必须带5-10个孩子,屋内多半都有榻榻米、木板通铺,让孩子们东张西望、到处乱爬,颈部运动较能正常发展。现代小家庭因空减少、孩子少,经常是一对一,特别是阿妈看顾的孩子,怕肮脏不让孩子爬行,稍微东张西望,就立刻制止,反而使孩子的颈部运动严重不足,视听觉均无法健全发展。这种孩子4岁以后,焦距仍对不准,所以喜欢东张西望,这是大人却又来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

   造物者的巧妙设计一定有他的道理,人类自作聪明的干涉,常常是只会带来灾害而已。

音辨能力来自触觉

眼睛可以闭起来,耳朵却无法封闭起来。听觉的讯息更属于潜意识领域。听觉区的讯息深入大脑的潜能记忆区中,因此听觉的音辨能力,对人类的潜意识影响很大,在心理上也产生很大的作用。但是音辨能力却来自于触觉。

   婴儿出生的那一刹那的强烈挤压,使得大脑记忆区受到强大的冲击。胎位变化的感觉长而缓慢,逐渐对大脑平衡神经产生左右。出生时的挤压则短而强烈,记忆区立刻形成对感觉的接收架构,音辨能力也因此产生,对一个人终生的乐感能力都有影响。

    特别是发音上的练习。人类联系发音,大约在7个月达前后,音辨逐渐成熟,婴儿操作自己的唇舌、声带、鼻音共鸣,大约经过一年的牙牙学语期,逐渐学会掌握这些发音的小肌肉,而发出较清晰的声音,发音要明显成熟在4岁左右。剖腹产的孩子触觉差,记忆区接受感觉层次的架构不良,而影响孩子的发音的正确性。

   除了孩子喜欢听的声音,并利用它们,引导他对声音及环境关系的认知。例如声音的大小、长短、高低、音源、动物声、自然声等的分辨及了解,便可养成孩子对声音的敏锐度及关心,对孩子长大后的倾听能力也有较大的帮助。通常孩子最喜欢敲击声:像拍手、打桌子、用东西敲打、而这也是大人最讨厌、最想制止的。


       其实,胎儿从母体怀孕5个月起就有了听觉,他们必须在子宫内听5个月的心脏搏动及血液的流动声,胎内环境宁静、温暖、安全、这些声音在人类的潜意识里,具有安心愉悦的功效。若能有效地加以应用,孩子的听觉教育将会有意外的成果。人老了以后,感到孤单压力时,也是以敲木鱼,来平静心中的寂寥。深入了解这种感觉,便可以彻底认识听觉的特性了。

嗅觉是潜在的智能基础

      嗅觉是人类感觉神经中最多最复杂的器官。原始人类便是靠着嗅觉,来寻找水源、食物,并能避开可能的危险。嗅觉能协助我们灵敏地认识环境,进而保护自己。一般来说,鼻子教灵的人,大多是判断力及敏锐性较强,较有智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人。

      在动物方面,狗的鼻子最灵,可以嗅出1公里半的味道;蚂蚁的触角可以嗅出空气中含水量,进而判断会不会下雨,甚至可以事先知道水灾的程度。蚂蚁在下雨前搬家,经常能准确地搬到淹水线的上方。这些能力均来自嗅觉。但嗅觉又是如何练习成的呢?

       嗅觉旁的臭字,便是告诉我们,嗅觉最重要的学习便是对臭味的警觉。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狗在电线杆下嗅来嗅去便能了解。电线杆必有很多狗曾在此大小便,但狗仍能够敏锐地判断出自己的味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能力。

     人类是否也能有此能力?其实看到婴幼儿对自己的大小便及脚丫子有高度兴趣,便可知道人类本来也有高度嗅觉能力,只是被大人的教育压抑下去了。如此说到不是要放任孩子玩自己的大小便,而是臭味本来就隐藏着危险,有时甚至有害,所以应保持警觉。

味觉会影响生活品质

       味觉也是婴幼儿期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舌头的味觉分化相当复杂,前面甜的、中段苦的,旁边酸辣的,必须让食物留在嘴里较长的时间,才能感觉出各种味道的,味觉教育需要相当的耐心和时间。

     婴幼儿嘴巴小,牙齿少、吃东西比较慢,所以不要赶时间,一口一口慢慢咀嚼,不但有助于消化,也比较容易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尽量不要喂他,14-15个月左右,让孩子自己吃,即使吃的满地都是,只要等一会儿清理即可,这能锻炼孩子大小肌肉及手眼的协调。味觉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可避免挑食、偏食、厌食等不良习惯。

    任何的学习都必须尊重身体的自然智能,否则常适得其反。学习走路时最难的,要撑住倒三角形的身体,不但要有高度的平衡能力,双脚也要有成熟的协调能力。尽管如此却从没有人会去教孩子走路的正确方法,譬如眼睛看多远、手如何摆、脚如何抬,如果真的这样,孩子也学不会走路。

刚开始学讲话的孩子,都是牙牙学语,从来没有大人会要求他们发音正确,文法正确,词汇使用正确。如果真的这样要求,势必摧毁孩子的语言发展。不过大人对孩子吃饭则管得很多,不要乱动、不要讲话、要坐好、碗该如何拿,勺子要拿好,这个要吃、那个要吃、大口吃、要快、吞下去、再来一大口、吃饭时规矩特别多。只要观察5岁以前的孩子,一天中那一件被责骂最多?就能清楚的知道,味觉教育如何失败。

触觉不足会引起学习障碍

    住在都市大楼公寓或是小家庭的孩子,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触觉和平衡感觉(前庭感觉)的教育。

现代的孩子整天关在空调房里,很少出门、吹风、晒太阳,更少有玩沙土、水的机会。加上物质改善后,统一化程度极高,同样的食物口味和衣服的触觉,致使孩子的触觉学习普遍不佳。

    由于触觉在感觉学习中,数量最多、也最复杂。触觉又以出生那一刹那受到的刺激最具有爆发力,那时全身感觉细胞及感觉神经同时和大脑记忆区进行强而有力的互动,所以触觉学习不足,会引发大脑分辨能力不足,对外界的刺激不是太迟钝,便是太敏感,造成婴幼儿适应环境的困难。触觉学习不足,经常会有害羞、粘人、怕生、笨手笨脚、情绪不安以及发音不良等现象,还会衍生挑食、偏食、咬人、自伤等行为,严重的话更会出现自闭现象。

    触觉神经分布在全身各处,影响最广,也最多元,因此在大脑的整合的作用中也最大。触觉学习差,会引发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分辨力不佳,甚至会造成大小肌肉及关节协调不良。


平衡感不良造成幼儿好动不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感觉学习就是平衡感(前庭觉)。都市化的公寓大厦,不再有地板及孩子需要的摇篮,活动空间太少,是孩子平衡感教育最需要关切的事情。

支撑倒三角形身体架构和头重脚轻的筋骨,会透过神经系统把不同的地心引力讯息,送回大脑加以辨别,好让大脑整理出指挥身体活动的正常能力。

       如果缺乏这一部分的协调,不但会使大小肌肉,和其他身体感官互动不佳,造成笨手笨脚,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的弊端,并影响孩子第二层大脑感觉统合的语言能力、运动协调和左右脑均衡发展的进展,形成缓慢的现象。

感觉学习几乎是一辈子跟着我们,它不但是我们知觉的基础,也是思考力的基础。特别是在婴幼儿期间,大脑正处在急速发展的阶段,感觉平衡的成熟与否,对大脑神经纤维的发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大脑发育的重要过程

   感觉统合不佳,左右脑的成长也会遭到挫折。左右脑运作混乱,学习能力势必陷入困难中。

幼儿7-18 个月期间,大脑右半球的语言区和运动协调区(motor plan) 逐渐发展成熟,早年的感觉通路和感觉运动,逐渐发展出知觉运动(motor play) 的能力,幼儿的自发性学习也大幅增加了。

    这段期间,幼儿颈部后方的前庭神经核的功能也逐渐成熟,前庭觉在前庭平衡的促动下,快速成长。本体感也在触觉、大小肌肉及关节的协调下,发展更成熟,幼儿身体的运作也更为灵活了。

大脑语言区的成长

     婴幼儿透过耳朵输入语言的音符,大脑的听觉区会分辨声音的形态,并操作发音器官唇舌、声带、鼻道、从错误中自我修正,从为期一年的牙牙学语中,逐渐发展到能发出较清晰明确的语言。除了用耳朵听、语言也需要视觉、对方的表情、手势、肢体动作,以至于语调、声音大小,又是比语言本身更具有沟通能力。

    我们经常看到不同国籍的孩子,使用不同的语言比手画脚交谈很久,尽管不懂彼此的语言,似乎一点都不影响他们对话的兴趣。其实,成熟的脑皮质层,会自动分辨次汇及背后实物的关系,并懂得如何结合这些词汇,成为一个短句,用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每个词汇都可代表各式各样的东西,而且有很多相关的东西或行为,这便是所谓的词汇体系。例如:杯子,有大有小,有圆有方、有各种颜色或材质,但都是一个杯子。杯子和口渴有关,和饮料有关,如何用手拿,如何放到嘴边喝下去,这一切都是词汇体系。词汇体系的成熟,和运动协调能力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运动协调能力主导学习能力

   人类在进行一件工作时,会先观察自己和环境间的关系,再依照需要逐步完成,这便是所谓的运动协调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并非思考,它只是一种当下的反应,没有记忆积累,属于身体的智能。

     幼儿的语言学习,重于沟通,而不在思考。幼儿从不去记忆他讲过的话,需要怎麽讲,他便怎麽讲,不受思考的局限。幼儿语言学习能力远超过大人,主要的秘诀在于此。运动协调能力会影响孩子对环境的认知,使自己和环境得以进行更积极主动地协调,也就是所谓的知觉运动。

人类感觉学习发展的过程主要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感觉通路

第二阶段:发展感觉动作

第三阶段:认识身体形象

第四阶段:形成知觉运动

第五阶段:发展认知学习

        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大肌肉的健全成长,所以平衡感的好坏,扮演着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前庭讯息及平衡感协调而成的前庭平衡能力,会直接干扰运动协调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健全发展。

       经由触觉及大小肌肉、关节运动、婴幼儿逐渐能掌握身体的灵活度,知道如何操作自己的身体。本体感和运动协调能力,使婴幼儿对环境有足够的认知,进而影响语言表达、数理思考、科学探索及人际关系的成长。

前庭觉及其功能

    前庭觉是影响婴幼儿成长,和学习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前庭是脸的正前方,传达视听嗅味等讯息,这些讯息的处理中心在后颈部脑干(大脑中枢神经)前方的前庭神经核。由于前庭神经核是大脑讯息的守门器官,身体任何讯息进入大脑,必经前庭神经核过滤,加上又要处理前庭讯息,所以是大脑功能最为重要的守护神,通常称为前庭体系。

前庭体系正好位于身体到三角形架构的上方,也就是头重脚轻的头部,是平衡感上面最不平衡的地方,所以前庭体系必须和平衡体系保持密切的协调,人类才能理解视听讯息和身体间的正确关系,进而作出应有的行动,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处理前庭平衡的整个感觉系统,则称为前庭觉。包括视听嗅味等感觉,头部和颈部的所有活动,以及这些讯息和大脑功能区脑细胞的互动,都属于前庭觉。

    由于前庭平衡的关系,前庭觉的成熟与否和平衡感关系密切。平衡感不良,造成身体操作不稳定,会形成好动不安的现象。多动的孩子,前庭觉的发展普遍不佳。前庭也几乎包括了所有和语言发展相关的器官,所以前庭觉不良,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遭到障碍。有关这部分,本书后面章节有更详细的说明。前庭觉是大脑功能分化的守护神,特别在3岁前后的左右脑功能分化,如果前庭觉发育不好,对于这些功能也会形成障碍。

左右脑的均衡发展

    孩子从19-36个月期间,左右脑的功能逐渐发展成熟。人类刚出生时,位于后脑叶的左脑区,先以被动接收方式,让感觉讯息分别进入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功能区内运作,6-7月左右,前叶脑的右脑,逐渐产生主动响应环境的语言与运动协调能力,幼儿也开始发挥较积极的学习能力。

    特别在18个月以后,这个能力快速地发展。这也是右脑学习的高效率时代。此时幼儿的语言能力正爆发似的成长,独立生活能力也在快速发展中。就在这个时候,左脑在感觉经验及身体运作相互间的作用下,逐渐了解和积累经验,并发挥思考的功能。

    幼儿36个月达后,左脑功能已有明显基础,幼儿也渐渐有他的个性、意见和习惯。表面上,他的左脑功能虽然增加了,若没有跟右脑取得平衡的话,反而限制了他的学习发展。

     但这段期间,有脑接收功能仍很强,幼儿会在心中残留记忆痕迹的现象不高,除少数触觉发展不良的幼儿外,过分执著左脑的现象,很少发生。左脑的功能为组织、理解、推论、逻辑,也就是所谓的认知发展,它是感觉经验的整合,感觉学习充分的幼儿,左脑思考能力也较成熟。幼儿由于右脑发达,注意力容易被吸引,而且也较感性,所以18个月以后的左脑教育也非常重要。

    教育心理学家蒙特索利·皮亚杰的理论,几乎是以右脑教育为主,不过却多在左脑成效。由于对关系的理解,形成了有意识的记忆,因此幼儿的生活常规、语言组织、数理逻辑和人际关系都在快速成长。

    很多人为了幼儿教学究竟要偏重左脑发展还是右脑争论颇多,其实这是个错误的问题。左右脑交替成长是个自然现象,应该让他们相辅相成、均衡发展。

右脑负责创新

    人类前叶脑的右脑功能区,专门负责观察、想象及创新。左脑是旧经验的积累、右脑则是新情景的接收,左脑帮助我们理解过去,有脑则协助我们掌握现在。

    右脑没有储存,没有记忆、没有成见、没有意识形态,它鲜活地存在生命中,并真正体会生命的喜悦和快乐。左脑过于发达的人,会变得僵化、固执、紧张,但右脑过强则会分不清应有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适应性差的人,有时甚至会神经兮兮的,如同电影中的莫扎特。右脑虽然珍贵,但过犹不及,同样会制造问题。强化右脑功能,也绝不是刻意去压抑左脑便可办得到。

   一般成人的左脑比较发达,所以右脑经常无法发挥,若是想改善这种情况,反而要在左脑下功夫。党左脑能完全放松时,有脑就能发挥其功能,左右脑均衡发展的人才能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并且热情地看待生命。右脑的成熟会连带使喜怒哀乐爱恶欲等情绪更趋于成熟。

   左右脑要均衡发展,有赖于大脑感觉讯息的顺利整合,也就是各种感官和神经体系的协调能力,若感觉统合不佳,左右脑的成长也会遭到挫折。一旦左右脑运作混乱,学习能力也势必陷入困境。


附:



现将6岁前儿童统合能力的发展进程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一、大运动

1个月     宝宝仰卧时,头转向一侧,脸侧贴在床上。手臂两膝关节均屈曲。

2个月     仰卧时能无意识磴踢悬掉在上方的大彩球。

3个月     仰卧时双手在胸前,将玩具放入口中探索或用嘴啃。

4个月     俯卧时头可抬高90度,并用手撑胸。

5个月     仰卧时会伸起双腿,双手可抓住两脚。

6个月     用玩具逗引时,可自行熟练翻滚。

7个月     拉孩子的双手或手臂,能站立片刻。

8个月     可扶物站起,并由卧位转成坐位。

9个月     可自由改变体位,由坐至卧,由卧到坐。

10个月   扶物可行走二至三步。

11个月   可独自站立10秒钟。

12个月   拉一只手能走,放手可独走二三步。

13—15个月   可独自走稳,示范后会抛球。

16—18个月   可独自站立踢球,可以倒退走路23步。

19—21个月   会用脚尖走34步。

22—24个月   单脚独站片刻。

25—27个月   可跟着成人做类似的动作,如做广播体操。

28—30个月   会骑三轮车,会双足用力蹬,使车前行。

31—33个月   成人拉一只手可平稳走马路沿达3米。

[p=16, null, left]34—36个月   单脚原地跳24次。

37—42个月   会拍球3下左右。

43—48个月   可接住从2米外抛来的球,三试一成。

49—54个月   能跳过30厘米宽的距离。

55—60个月   连续跳绳达5次以上。

61—66个月   用单脚连续跳跃1米以上。

67—72个月   可边跑边拍球数个。


二、精细动作

1个月     手呈握拳式。

2个月     将细长物体碰到婴儿手心,可握片刻。

3个月     手可举到头部的上方,或在身体两旁挥动拍打。

4个月     可用手够取静止不移动的物品或玩具。

5个月     自己会学着扶奶瓶,并可将奶嘴放入口中。

6个月     双手会传递玩具,并可抓取较小的玩具。

7个月     会抓住滚动较慢的小球及粗绳。

8个月     会用食指深入洞内取小物品。

9个月     将小珠子放在桌子上,孩子能用食指和拇指捏起来。

10个月   将毛线、细绳放在桌上,能用食指和拇指捏起。

11个月   可打开包装物体的包装纸。

12个月   看成人示范后能模仿积木积高2块。

13—15个月   可以将笔插入笔桶内。
16—18个月   可以将两个杯中的豆子相互倒。

19—21个月   模仿成人可以将手工纸对折(能将有折痕的手工纸对折)。

22—24个月   可模仿贴图(如脸谱)。

25—27个月   正确的使用小勺吃饭。

28—30个月   用穿线板会作缝的工作。

31—33个月   会剥鸡蛋壳,能持笔画出简单的图形。

34—36个月   会给布娃娃穿衣服。

37—42个月   会自捏面团或橡皮泥进行简单造型。

43—48个月   会做手影游戏。

49—54个月   会削苹果皮,但不是太好。

55—60个月   会折较复杂的手工,如:千纸鹤。

61—66个月   会玩翻绳游戏。

67—72个月   会写自己的名字。

最后编辑悦康 最后编辑于 2017-11-19 14:06:38
分享 转发
童乐悦康,儿童发展促进专家!
TOP
广州越康教育-悦康特殊需要儿童发展中心
2#


童乐悦康,儿童发展促进专家!
TOP
3#

感觉统合的概念

  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感觉包括听知觉、前庭平衡觉、本体感觉、触觉和视知觉。

  感觉统合是将各神经系统传导的不同感觉在脑干部份做组织统合,如此中枢神经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感到满足。

  例如剥橘子时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成熟时)、圆形的,触觉使我们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觉告诉我们有芬芳的气息,味觉告知我们它是酸酸甜甜的,以手掂它的重量时,运动觉告诉我们它重重的。综合了这些个客观的感觉,才能形成对橘子整体的主观知觉,孩子透过这样的认知,知道橘子是圆的,可以当球玩,它重重的可以使人感到疼痛,也知道它多汁可口,可以解渴。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遗传因素:
  1、母亲在孕期工作紧张忙碌、压力过大、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过多或姿势不佳,导致胎位不正等情况,进而影响到胎儿平衡的学习,重力感不足;
  2、母亲在孕期被动吸烟或者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引起胎盘血管萎缩,影响胎儿营养摄入,从而影响胎儿脑神经发育,导致出生后感觉发育不良;
  3、早产、剖腹产的婴儿由于受产道挤压不足而影响出生后关节、触觉等方面的感觉学习不足。

  环境因素:
  1、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2、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爬行不足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
  3、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4、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5、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6、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7、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此训练提供前庭(重力与运动)、本体感觉(肌肉与感觉)及触觉等刺激的全身运动,其目的不在于增强运动技能,而是改善脑处理感觉资讯与组织并构成感觉资讯的方法,正确的概念是“脑功能的神经功能”。

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摸、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
  感觉统合训练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儿童在训练过程中获得熟练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指导下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由原来焦虑的情绪变为愉快,在积极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对意志想象进行挑战。
  感觉统合训练就是要用耐心培养孩子的兴趣,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要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到快乐,自动自发才有效;感觉统合训练因人而异,让孩子每天都有多样的感觉刺激。

感觉统合训练的分类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系统,可分为触觉、前庭平衡训练、运动感觉等等项目的训练。
        主要有以下几种:
  触觉训练: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
  训练器材有: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
  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前庭平衡觉训练: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系统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组织神经健全、前庭平衡及视听能力完整程度。
  训练器材: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
  适应症:身体灵活度不足、姿势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培养不起来。
  弹跳训练: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系统,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
  训练器材:羊角球、跳床。
  适应症:站坐无相、姿势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假、关节信息不足。

  固有平衡训练:调整脊髓中枢神经核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
  训练器材: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
  适应症:多动不安、容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能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
  本体感训练:强化固有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
  训练器材:跳床、平衡木、晃动独木桥、滑板、S型垂直平衡木、S型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
  适应症:语言发展缓慢、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


感觉统合的适用范围
  每一种干预技术都有其适用范围,针对特定的问题,表现出解决问题的特异性。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儿童问题干预技术之一,虽可用于应对儿童发展的多方面问题,但仍然表现出领域的特异性,有其可为之处,亦有其不可为方面。

        感觉统合训练多用于解决儿童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1)视觉、听觉、前庭觉及本体感觉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存在异常。
  (2)经常出现类似的异常行为,或有自伤行为,或频发的自我刺激行为。
  (3)完成动作有困难。
  (4)喜欢独处,与同伴一起游戏或沟通存在困难。
  (5)害怕别人触摸或者喜欢别人触摸。
  (6)喜欢爬高,旋转不觉得眩晕;害怕爬高或者害怕眩晕。
  (7)语言发育迟缓、姿势别扭、动作不协调。
  (8)注意力存在缺陷,多动或冲动,并因此呈现出学业不良问题。

  现实中,儿童可能呈现上述问题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一般而言,感觉统合失调较为严重的儿童往往伴随有多个方面问题。
童乐悦康,儿童发展促进专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州市融合教育研究所-悦康儿童康复训练中心